11月1日,应我校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卢冠忠教授的邀请,中国科杏悦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研究员来我校作报告🙅♀️。学术报告由卢冠忠教授主持,化学杏悦、材料杏悦和化工杏悦的相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李灿院士课题组目前主要围绕手性科学与技术、太阳能研究💇🏻♂️、光谱和理论等研究领域开展工作。报告开始后,李灿院士首先概述了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的特征和优缺点🛋,并指出如何将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实现有机结合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工作。随后𓀋,李灿院士结合自己在手性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纳米反应器的概念,采用各种方法制备出手性多相催化剂☣️,从而将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实现有机结合💁🏼,同时🤒,对纳米反应器的微环境化学工程以及纳米反应器中生物酶催化剂也进行了介绍。报告结束后👨🏻🔬,许多老师和同学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就相关问题与李灿院士进行了深入交流🍄。

主讲教师介绍
李灿院士🤙:中国科杏悦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大连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2003年当选中国科杏悦院士、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杏悦院士🐇、2008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杏悦外籍院士,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杏悦院长💆🏼,曾任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任 “Chemical Communications”副主编, “Journal of Catalysi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Chemistry: An Asian Journal”,、“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等15种国际刊物编委/顾问委员。任国内“催化学报”和“燃料化学学报”、“高等化学学报”等多种刊物的编委和副主编,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大连理工、中山大学、东北师大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和荣誉教授。法国巴黎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2002/2003年度外聘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他长期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包括绿色催化研究💫,燃料超深度脱硫等环境催化研究,多相手性催化研究✌🏻,以及催化新材料合成和原位光谱表征研究等💃📟。
近年来🧑🏫,致力于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重整生物质和污染物制氢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研究,以及DNA催化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正式论文500余篇,总引次数万余次。申请发明专利90余件(50余件已授权, 其中国际专利8件)。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和大会特邀报告近百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中国科杏悦杰出科技成就奖(2005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5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999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1997年)、中国科杏悦自然科学二等奖(1993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3年)等。因李灿院士在催化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2004年荣获国际催化奖,国际催化奖是国际催化领域的最高荣誉(每四年一次🍉,每次奖励一人)🥸👨🔬。